从校园到社会:知识共同体在淞沪抗战时期公共救济领域的再生——致公党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第17期致公沙龙举行

时间:2025-10-23 浏览量:29

10月22日下午,致公党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在闵行校区举行第17期致公沙龙,特邀校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任轶作“从校园到社会:知识共同体在淞沪抗战时期公共救济领域的再生”讲座。沙龙由致公党上海市委常委、上海交大委员会主委唐宁玉主持,致公党部分党员和人文学院学生参加了活动。

80d3776f8ce6580765fb84970d40bf84

任轶以中外文献史料为基础,结合珍贵史料重现了在战时特殊情境之下,震旦大学和雷士德医学研究院多位中外师生和研究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医疗救援工作的事迹。着重介绍震旦大学和雷士德医学研究院的战时救助工作,指出强大的社会救济力量成为上海地区难民救助的主体,在社会公共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

813335320e00bdb9be93242785db240d.jpeg

讲座兼具学术深度和人文关怀,引发了与会人员对战时人道主义精神的深刻共鸣。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饶家驹安全区的贡献、脱力草在治疗过程中的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