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统一战线第61期同心沙龙聚焦:解读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

时间:2025-10-16 浏览量:140

10月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工会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承办的第61期同心沙龙《解读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顺利举行。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汪后继,副部长张杰及70余位师生参加了活动。本次同心沙龙由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杨晓伟主持。

汪后继在致辞中指出,诺贝尔奖的揭晓,集中展示了基础研究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解读诺奖,不仅是了解世界前沿科学发展的窗口,更是一次体悟科学精神、激发创新热情的过程。他勉励广大师生要胸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志向,勇于在未知领域中探索突破,在基础研究和原创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

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巩伟作《金属-有机框架:精密的纳米工厂》报告。他系统分析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MOFs)领域三位科学家的原因,结合自身科研经验,深入阐述了MOFs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实现原子级精确调控,并展示了其在能源转化与环境治理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C:\Users\liyax\xwechat_files\wxid_oy2ctma9hf4x11_4aa0\temp\RWTemp\2025-10\9e20f478899dc29eb19741386f9343c8\914d30b5eabfaaad0042fb57db64cf5e.jpg

物理与天文学院罗卫东教授作题为《宏观尺度的量子效应》的报告。他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解析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与能量量子化”的重大突破,指出该成果不仅深化了人类对量子世界的理解,也为超导量子比特和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本次“同心沙龙”通过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与热烈的互动交流,使与会师生对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原理与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活动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促进了跨学科思维的交流碰撞,也进一步激发了交大师生勇攀科学高峰、投身创新实践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