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融合·教学创新:人工智能+教育前沿”论坛顺利举办

时间:2024-11-19 浏览量:263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20241115日,由上海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教学发展中心承办的“智能融合·教学创新:人工智能+教育前沿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陈瑞球楼114室举办,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创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杨颉、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丽伟出席论坛,来自上海24所高校的148名教师报名参会。上午的“致知·联智”讲坛特邀国际知名教育技术专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ragan Gašević教授、北京大学范逸洲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知联会副秘书长高晓沨教授进行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专题分享,本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知联会副会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邹建新主持。

杨颉处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现阶段我们正面临着“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什么”的时代课题,人工智能逐渐从一个学科转变为未来的教学形态,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AI如何改变教学。同时,他也向大家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AI如何赋能高等教育等问题的新思考。最后,杨处长期望各位参会者在本次论坛中积极交流探讨,共同推动上海以及全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王丽伟主任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她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高校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立了思源AI助学平台和课程知识地图等网站,在教学法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技术发展与更迭速度极快,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学思考和改革非常必要。她呼吁上海各高校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的新方向和新路径,推动上海市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走在前列。

Dragan Gašević教授做了“Balancing Promise and PerilGenerative AI in the Educational Landscape”的主题报告。他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支持、学习资源创建、自动反馈和评估等方面的前景,同时也指出其面临的挑战,如不稳定性和潜在偏见的模型缺陷、伦理困境以及对评估实践的破坏等。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在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需要注意人工智能素养、基于证据的决策和方法的严谨性等方面的需求。最后,Dragan Gašević教授指出“AI不太可能消失,我们需要引领变革”。

范逸洲博士做了“人机协作视角下的未来学习——实证研究告诉我们什么”的主题报告。他分享了一项基于大学生英语读写任务的实证研究,发现AI非常擅长利用清晰定义的规则,能快速提高学生学习的短期表现,但人机互动具有潜在的元认知懒惰和过度依赖,AI在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迁移应用上并无显著促进效果,教师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人类价值。他基于研究结论总结到,“人有人的价值,机器有机器的价值”,未来学习中老师要从“输出者”转变为“对话空间的设计者”。

高晓沨教授做了“AI驱动的课程改革新举措——以算法课为例”的主题报告。她首先讲述了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及影响,接着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例,依次介绍了“智慧问答”“精准调研”“智能批阅”“出题辅手”“互助相长”等AI赋能课程改革的五个组成部分,并针对如何推动课程改革提出了数字化建设、智能化改革的两步走策略。最后,高教授向大家展示了知识图谱、AI出题和可视化测试等三个算法课程的改革案例,并分享了自身在AI赋能课堂教学变革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下午的人工智能+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享,由6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的教师展示在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实践应用。由上海交通大学知联会副秘书长、教学发展中心邢磊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霞老师做了题为“‘识菌’模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的分享。她从提示词策略和工作流逻辑两个方面介绍了“识菌”的AI模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模型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展望未来,张老师期望模型进一步被优化,工作流逻辑得以完善。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秦文娟老师做了题为“从《写作入门》到《智能写作》:AI赋能的课程转型之路”的分享。她介绍了《智能写作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这门课程建设的背景和框架,详细阐述了第二模块中“基于预训练模型的自动语步分类与标注”,同时也注重推动构建“人机协作”的写作实践共同体。最后,秦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课程实践的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新昶老师做了题为“一体两翼,道术交融——设计与制造II数智化课程建设经验”的分享。他从《设计与制造II》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起,阐述了“为什么建”的问题,接着从知识图谱、问题图谱、AI工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数智化课程的建设情况。此外,王老师还提出“给谁用”“如何用”这两个问题,供大家进一步思考与讨论。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张睿老师做了题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评价研究与应用”的分享。他主要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教三方面的模型建构,并分析了它们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张老师发现采用个性化知识图谱能够发现潜在教学问题,将知识图谱和LLM结合可以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于冰沁老师做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改革与教学创新设计”的分享。她针对《风景园林简史》课程的教学痛点问题,通过建设专属知识库、构建知识图谱、指令库设计与调优、24h学伴等方式推进智慧课程的建设,并利用AI技术设计了8个进阶式挑战性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推动构建“师--机”共同体。

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周迎春老师做了题为“统计学课程的AI辅助教学实践”的分享。她基于《试验设计》课程,详细阐述了知识库解析与训练调优、智能学伴、设置指令卡片、构建知识图谱、AI学习空间等AI辅助教学的具体举措;同时借助实例强调,要批判性地看待AI给出的答案。此外,周老师还探讨了AI学伴模式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问题。

“致知·联智”讲坛是上海交通大学知联会打造的品牌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智慧碰撞的平台,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探讨教育创新实践,以促进教育领域的知识更新与教学方法的革新。本次论坛汇聚了在“AI+教育”领域走在前沿的国内外专家、一线教师等,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与碰撞智慧的高端平台,不仅让参会者对“AI如何赋能高等教育”这一课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为AI重塑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借鉴与启示。期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谱写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为上海高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撰稿:赫青青、张兴旭、李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