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今年,交大共有4位全国人大代表和8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两会,他们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医疗卫生事业、民生保障等话题积极依法履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在此期间,获中央及沪上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现分享部分媒体报道,分享交大人的全国两会声音。
张杰
图说: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理论,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包含科技创新体系、教育发展体系、人才供给体系在内的新型生产关系。”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花大力气推进科教融合,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战略谋划 完善科教融合制度设计
张杰指出,科教融合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国际通行路径。他举例解释,美国的嵌入模式由国家实验室与托管大学合作,联邦政府将国家实验室托管给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双方通过托管合同约定双方的职责;德国、法国的协同模式,法国出台《研究规划法》和《高等教育与科研法》,强化科研机构和大学的战略重组。德国实施卓越计划,支持大学与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建立“卓越研究集群”,鼓励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俄罗斯启动《2021—2030学术领导力战略计划》,对隶属于不同行业部门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整合重组,为实现俄罗斯2030年国家发展目标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在国内,中国科学院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为依托,不断深化科教融合体制机制,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素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以高素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撑高水平科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实践表明,科教融合可以促进教研相长,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结合体。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更高层次上统筹推进科教融合?需要打破部门藩篱,打通堵点卡点,打造融合模式。”他建议充分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科技委统筹全局、研究部署、协调各方的作用,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内在规律性和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从战略上把握抓落实的路径,出台深化和完善科教融合的制度文件,推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委和学术机构在已有实践基础上形成新时代科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真正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将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变为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科教融合培养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通过高水平人才供给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高水平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有效举措 加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科研院所是我国人才培养和源头创新的主力军。张杰建议在科教融合的制度设计下,加强融合的深度广度,探索融合的有效途径,形成融合的倍增效应。
他认为,首先应建设科教融合学科交叉培养平台。建议高校设立跨院系、跨专业的研究机构,加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共同承担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研发任务,开展大跨度的学科交叉研究,在有组织的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自信。推动一流科学家上讲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前沿引进课堂教学,大胆开展研究型教学。推动研究机构的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研究平台向本科生及研究生开放。
其次,应设立科教融合拔尖人才培养专项。探索实行“本-博-特别研究助理”长周期人才培养模式,从高校选拔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本科生进入科教融合拔尖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科研机构与高校加强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融合与创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专项计划人才培养质量。专项计划可单列直博生招生指标,加大学习研究经费和生活津贴保障。
此外,还应优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科设置。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加快布局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相关学科,增加高水平科技人才供给,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