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由致公党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办的第14期致公沙龙“人工智能会谈恋爱和生气吗?——谈CHATGPT对文学的影响”在闵行校区举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生担任主讲嘉宾,致公党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院邓刚主持讲座,部分致公党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成员和人文学院学生参加了讲座。

 

 

张生从冯内古特的科幻小说《艾皮凯克》中的“人-机”关系入题,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文学的关系。他指出,ChatGPT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定提问者的观点、体现符合人性的特征,以及具有对非理性能力掌控的“人化”本质。ChatGPT是现有知识重构的表现,有观点认为它是高级的剽窃工具。但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提供了另一种理解,即作家早已不再是作品的唯一创造者,其工作就是在巨大的文本库中编织新文本。张生强调,人工智能虽在形式上规范,但缺乏对现实世界的即时了解和情感深度,这正是它与人类作家创作的主要区别。真正的文学源于作家的个性和情感,而ChatGPT只能为文学提供新的可能性,却无法取代人类作家的创作。

讲座富有学术深度,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与文学关系的深入思考。讲座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与文学的现实性、人的主体性和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图片、供稿:邓刚、甘立娟

 审核:刘自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