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邮轮中国》副主编李卫东等一行赴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邮轮)参访和座谈交流,受到中船邮轮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兵的热情接待。

座谈交流会上,李卫东首先代表交大民盟发起创办《邮轮中国》的盟员编委们和编辑部对杨国兵董事长的亲自关心、重视和亲笔撰稿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希望以第四辑特刊作为双方共同融入的契机、谋划新发展。

杨国兵董事长对《邮轮中国》已经出版3辑,率先为中国邮轮的发展和邮轮文化的传播作出开拓性的贡献表示肯定。席间,还特地饶有兴致的、认真仔细审阅即将出版的第四辑《邮轮中国》的全稿。

 

 

2023年是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交付运营之年,这是2017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与意大利芬坎蒂尼签署的第一艘我国自主建造的大型邮轮,这意味着中国自主建造大型邮轮步入一个新时代的里程碑。 鉴于此,名誉主编张圣坤建议第四辑《邮轮中国》定位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诞生记”(企业版)作为特刊出版,计划出版后争取进入11月6日的进博会展台,并同步推进第五辑将于今年底出版。4月份组稿工作启动后得到了中船邮轮和外高桥船厂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组稿和选稿筛选工作,并同步通过了交大出版社二审流程。第四辑“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诞生记”特刊版内容丰富,叙述了中国大型邮轮的崛起、发展和自主建造的发展脉络,且赏心悦目、可阅读性强、亦可作为史料读物。

座谈交流还就结合当前主题教育推进邮轮文化自信,参与今后《邮轮中国》组稿等,以及捐赠给交大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首艘邮轮模型和相关首艘邮轮建造的文史资料原件等事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度交流。

 

 

参加交流座谈的还有《邮轮中国》编委兼秘书长、交大民盟主委助理周彩玲,《邮轮中国》编委、交大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执行馆长刘岸冰和统编严力宇,以及中船邮轮战略规划部主任顾鹏程和中船邮轮首席研究员黄雪忠。

 

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 周彩玲供稿

 

 

关于《邮轮中国》

2013年习总书记在视察海南三亚国际邮轮港时指出:“大力发展邮轮产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要大力发展邮轮产业,还要建造我们自己的邮轮”。我国邮轮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大型邮轮的建造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这对于我国造船能力的转型和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鉴于国内对于邮轮的认知还是相当“陌生”,这方面的科普书籍更是空白,2018年底由交大民盟与老校友共同发起,拟创办我国第一本关于邮轮科普性综合性的书籍,定名《邮轮中国》。2019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民盟主委陈群在全国“两会”递交关于发展本土邮轮的提案,给了交大民盟创办之举极大鼓舞。之后,在校领导批示和支持下组建了编委会,交大原副校长、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张圣坤出任编委会主任和主编。2020年11月首辑出版,2021年8月封面“邮轮中国”毛笔字和logo分别获国家商标注册证书。至今已经连续出版了3辑,2020-2022年连续三年围绕邮轮产业和邮轮防疫等承接民盟上海市委参政议政重点课题,并递交“两会”提案,2021和2023分别举办邮轮论坛,2022年围绕“《邮轮中国》+”荣获上海市教委统一战线创新实践活动项目成果特等奖。2023年5月推出了由上海教育电视台拍摄和播出“百年统战 与党同行”邮轮中国专辑宣传片。近年来,交大民盟把《邮轮中国》作为建言献策和服务社会深耕的载体,传递学校“大海洋”发展新格局,践行科教兴国、推进海洋强国和邮轮文化自信,“不忘初心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期待各行各业的加盟,共同讲好中国邮轮的故事,并欢迎关注和订阅《邮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