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慕课”将“面向所有人以及所有教育阶段,涵盖社会所关注的所有教育议题,通过实时感知、智能导航、快速搜索、过程评价等信息化手段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服务。”

  以上内容摘自市教委对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关于基于慕课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创新的建议》提案的回复。这无疑预示着近几年里风靡全球的“慕课风暴”终于将要登陆上海(相关报道详见本报2013年12月6日第二版《慕课风暴 机遇还是挑战》)。

  据悉,不仅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提交提案,黄震委员更把自己对“慕课”的理解和建言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大规模、授课形式生动多元、更强的教学互动是他对于“慕课”特点的总结。“新概念教学模式称为‘翻转课堂’,学生在寝室、在家完成网络在线的慕课学习,而课堂跃升为师生间深度知识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场所,使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对此,黄震委员具体建议,加强对“慕课”引发的全球教育资源配置对上海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影响与挑战的研究,推进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示范,以此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和上海教育服务全国。

  此外,还应大力推进中小学“慕课”和各学科重点、难点部分微课程的建设和上海中小学“慕课”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教育资源差距。同时,推进上海高校“慕课”建设与“慕课”共享平台建设,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及学分互认,促进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和辅修专业培养,并进一步向每一位市民提供优质继续教育“慕课”,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事实上,黄震委员的建议与市教委近来计划开展的工作不谋而合,去年教委就制定了《上海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2013-2015年)》,明确通过上海教育资源中心建设,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为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搭建共享和应用的环境,推进上海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建设。

  另据了解,对于上海版“慕课”,即市教委计划中的“上海微校”(SMILES:Shanghai Massive Intelligent Learning for Everywhere Everytime Everyone,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泛在平台)建设,还将为每个市民建立以身份证为基础的个人学习账户,有机衔接中小学学籍卡和覆盖高校、中职校的“易班”实名注册账户,形成贯穿一生的学习档案记录,并与学分银行衔接,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经历和成果的互认,建成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并逐步辐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