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委员、上海交大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孙康在目前正在举行的上海市两会上表示,政府应该并加大利用上海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强大的人力、装备、技术等优势,支持科技企业的孵化,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提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孙康分析说,从我国产业融合整体现状来看,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等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现代生产服务业较为发达,同时也是产业融合发展较好的地区。而且,越是接近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制造业集群发展势头就越猛,以我国高度发达、高等院校集中的中心城市上海为例,其生产服务业每增长1%,就会带动周边省市工业增长近1%。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抢占到了改革开放的先机,服务和制造产业集群迅速兴起,初步实现了产业间的相互融合。

  他说,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对改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它是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在其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产业融合受制于行政区划绩效考核。长期以来,制造产业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和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行政绩效考核体制使得产业融合基本上是在地方行政区划范围内发展,极大地制约了区域产业融合的自然发展,表现为政府行政行为主导、市场机制缺失、只有“扎堆”而无“融合”的现象,难以通过产业融合走向产业链的高端,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规模攀比、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等。

  其次,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流动不协调,不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局部地区在生产要素的高使用效率会产生集聚效应,从而加大区域产业融合的难度,甚至在城市内部城区和郊区之间产生较大的经济发展落差,使得区域内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  

  第三,区域产业融合的缺失会导致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时,对产业创新的需求是不足的,从而导致我国创新驱动的市场动力不足,进而引起创新机制的形成。

  孙康建议,政府应站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度,分析区域经济特点,从引领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出发,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总部经济的成功经验,在上海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政策、税务、创业创新体系扶植等系列方面,尤其是利用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并加大利用上海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强大的人力、装备、技术等优势,支持科技企业的孵化,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提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两头在沪、一头在外”的企业营造宽松、诚信、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为上海市新一轮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