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周武忠32岁。那一年,因为主持了扬州市市花琼花的相关研究,扬州市电视台给他拍摄了一个专题片,在片中将他称作“花教授”。

 

 

  从此,周武忠就有了“花教授”的美称。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所擅长的领域可不仅仅是花:学习果树栽培出身的他,有园艺、园林、设计、建筑等多个学科的专业背景,在园林研究、景观设计、旅游规划、创意设计乃至乡村建设等领域,都是领军者。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块画布,那么可以说,周武忠就像一位娴熟的画家,用淋漓的笔墨,绘出了别样的精彩。

  一个关于美的梦想

  1963年,周武忠出生于江苏江阴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落。若续起宗谱来,他还是写出过《爱莲说》的北宋思想家周敦颐的后人。

  也许是继承了祖先的艺术情怀,他对家乡的美有着格外的敏感和留恋。长大后,他虽然走出了村落,但家乡的美景一直印在他的心里。他很想让这种美景一直留存下去,更想让这种美景为更多的人所知。

  怀抱着这种理想,1980年,他考入了南京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他的职业生涯,便从侍弄果树开始了。“那时候的老教师治学态度非常严谨,我们的学业很扎实。”回忆起那四年的经历,周武忠仍然感到很充实。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心中那个关于美的梦想。本科毕业,他的毕业论文选题是梅树,既可食果,又可观赏。

  也许正是因为梅花的缘分,农学院毕业后,周武忠被分配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原江苏农学院)园艺系新增设的观赏园艺专业工作。对他来说,这恰似鱼儿入水。

  然而,周武忠所面临的现实并不乐观:那时,我国的园林和花卉科研才刚刚重新起步。由于历史原因,花卉园林专业在我国曾长期被排斥,师资缺乏,甚至连教材都很难找到。在人们眼里,花花草草与生产无关,何况他一个七尺男儿,怎么能去做侍弄花草的行业呢?

  但这些压力,都没有阻止周武忠心中对美的执著。见周武忠有志于此,学校安排他先到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进修。

  从生产园艺到观赏园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在此后的若干年里,周武忠成了一个书虫:他常常通宵达旦地阅读、写作,到处搜寻相关书籍;当时国内相关的新书不多,他就成了旧书摊的常客。1992~1993年在美国进修期间,他把省下的美元全部购买了昂贵的原版书刊,回国时塞了满满两大箱。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奔波于全国各地,为了研究方便,80年代末他就花2000块买了一台专业相机——那时候,他的月工资才大几十块。

  付出就有回报。不到三十岁的周武忠,便已经取得多项开创性的成就:率先将花文化提升为一门学科,构建了理论框架,撰写了第一本专著;率先在观赏园艺专业系统开设“园林美学”课,并倡议了“中国首届风景园林美学研讨会”;1992年出版的专著《中国园林艺术》,深受国内及港、台等地区业内的推崇……他也由此获破格晋升,在而立之年成为扬州大学农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

  1995年,他创办了扬州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开启了从学术到实践的跨越之路。此后,他先后在南京艺术学院、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造或任职,专业涉及园林、艺术、旅游、设计等等。

  他的学术积淀越来越深厚、实践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在各个领域中,都大展身手。

  自然、文化与人

  周武忠的办公室是里,曾挂着这样一幅字:“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这是他多年规划设计生涯中得出的一个信念,也是如今指导他开展他关于美的事业的信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进入规划设计领域。在创办、领导扬州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的同时,他还兼任过扬州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直接参与扬州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在此期间,他曾主持和参与过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山东、河北等多地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包括扬州瘦西湖、南京中山陵(博爱园)、苏州东太湖等重大项目。运用他景观美学、园林艺术等方面的专业特长,让山水、乡村、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生动。他也因此连续两次登上“中华环保口碑金榜”。

  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实践中收获的“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的理念。

  其实,这种理念也来自于他对花文化的独特理解。“花文化在英语里可以理解为People-Plant Relationship,即人与植物之关系。妥善处理好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使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无限美好。”周武忠说。

  这种和谐观,正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相通——用周武忠的话说,就是“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宇宙观和环境观”。从中,他萌发了一个宏大的构想: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立一门新的学科。

  这就是如今他正倾力推动的“东方设计学”。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在各类设计中一直都是备喜爱的。比如建筑中的飞檐斗拱、书画中的笔墨色彩、戏曲中的脸谱造型,都可以成为设计的元素。”这件事很多人都在做了,但没有形成系统化,更没有形成一个学科。而周武忠要做的,就是整合、提升、拓展、传播。

  他的理想是:让东方设计在不断汲取东方文化营养和民族设计元素的前提下推陈出新,与世界多元文化相交融,使东方设计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设计观念。

  为此,自2015年以来,他已连续组织三届相关论坛,并撰写了大量开创性的理论文章,“东方设计学”这一崭新的学科门类,已呼之欲出了。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于2017年成立。这是一个拥有先进理念和尖端设备的专业平台,他的“东方设计”理想,多了一个强大的支撑。

  近年来,他又将自然、文化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融入中央正大力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一本契合历史与现实需要的专著,亦即将新鲜出炉。

  2018年的上海市政协全会专题会议上,面对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周武忠以“构建长三角红色文化圈,红色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题做发言,引起广泛关注。

  这是周武忠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的第一年。但实际上,他在参政议政领域已经是一个“老兵”了——1993年加入民革后,他曾当选民革扬州市委副主委,并曾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扬州市郊区政协副主席。参政履职,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他知道该怎样将自己的专业领域与履职结合起来,正如他了解如何将自己丰富庞杂的学识,融合为一个关于美的信念。

  如果只看周武忠在各领域实实在在的成就,你可以说,他拥有的是一个“写实”的人生;但如果看他始终坚持的理想与信念,你也可以说,他的人生更多“写意”的味道。

  这种人生之“意”,在于他对美与和谐的执著向往,更在于他永远追求卓越的那种开拓者的情怀。【文章转载自上海市民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