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空天科学技术就是奠基国家的未来!

  ■ 夯实做大空天科技“上海板块”,将为交大空天事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 “平台为主、学院为辅、相互支撑、协调发展”是交大空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 “精英化、国际化、学科交叉、公共服务”是交大航空宇航学科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

  ■ 找准战略定位,以改革谋发展,交大空天科技方能一飞冲天!

 

 

  机遇千载难逢

  空天科学技术是高科技群体中最具影响力、技术辐射力和扩散力的领域。空天科学技术的宗旨是探索大气空间、临近空间和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空间资源,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随着空间领域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尤其是我国航空航天发展规划地实施,航空宇航学科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航空航天应用系统在军事、民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拓展空天科学技术研究将在未来空天发展领域产生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发展空天科学技术就是奠基国家的未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空天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现阶段,我国通用飞机、直升飞机等研制能力明显增强,ARJ21新支线飞机顺利进入试飞取证阶段,国产C919干线客机研制工程进展顺利,大型飞机发动机研发正式启动,民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及北斗导航系统等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探索空间的能力显著提升,“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特别是“天宫一号”与“神八”的“天神拥吻”标志着我国空天科学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证实了我国已经完全具备了太空竞争的实力。空天技术应用领域和相关产业迅速扩大,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在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事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将继续在航空航天方面进行大规模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交大航空航天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夯实做大空天科技“上海板块”,为交大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上海是我国空天科技事业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板块,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空天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上海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既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又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具有较为完备的民用工业体系和国防军工工业体系。上海市政府已经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提升上海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方针进行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在空天科技领域进一步夯实做大,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上海板块”,建立一个集研发和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化“上海航空城”和“上海航天城”,这一战略方针为交大服务航空航天主战场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浩瀚蓝天续写交大荣光

  交大自1935年开设航空门之后,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航空航天专业人才,他们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嘹亮战歌:中国研制成功的第一架军用飞机、第一枚火箭、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原子弹和“神舟”飞船等都与交大空天人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钱学森、杨家墀、王希季、陈能宽、吴自良、姚桐斌等6位交大校友,钱学长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可见,交大具有为航空航天主战场服务的好传统,“航空报国”的志向一直深深地嵌在交大人心里,这种志向和理想为交大今天进一步发展航空航天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更好地服务航空航天主战场,2002年,我校复建了航空航天工程系。2004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上海市发改委在我校筹建了“教育部空天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于今年1月14日通过教育部验收并揭牌。2005年,我校成立了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旨在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组织校内相关科研力量,对接重大科研任务,为航空航天主战场服务,同时凝聚优秀人才,从事国家航空航天领域最紧迫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研究。2008年,成立航空航天学院,以空天高新科学技术为龙头,充分整合交大空天资源优势,为学校相关学科发展拓展空间。统筹空天科研工作,牵头争取、组织、实施和完成国家空天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瞄准国家未来空天科技需求,培育重大科技项目;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空天科技人才培养。

  十年磨一剑。作为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新生力量,交大参与各类航空航天科研活动和社会活动;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的论证并承担相应任务,逐步扩大在航空航天行业内的影响,已经同行业内多个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组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得到有关部门和行业内其它单位的认可,获得了多个国家和上海市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

  自2011年起,航空航天学院和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确立了“平台为主,学院为辅,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发展定位,明确了“精英化、国际化、学科交叉、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尤其是在公共服务方面,要面向国家战略,抢占空天科技制高点;在社会服务方面,要体现自身价值;积极参与创建国家智库,实现空天科学技术战略专家、空天精英人才与社会资源的整合;积极参与相关政策制定,引领国家空天发展。

  培养空天专业人才

  交大是最早对接国家需求,培养航空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之一,是中国最早的航空工程人才的摇篮之一,是中国航空航天教育的先驱之一。交大航空工程系(开始称“航空门”或“航空工程门”)是在民族危亡、国难交困中建立起来的。“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交大人逐步认识到国防和航空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1933年,交大专门从校外聘人开设了航空课程。1935年,在航空委员会的支持下,交大在机械工程学院内增设航空门专业。1942年,交通大学迁到重庆,与重庆分校合并成立交大本部。同年,该校增设航空工程系。至1949年,交大已经为国家培养了约180名航空专业人才。上海解放后,交大继续开设航空工程系。经过严格学习和训练后,一批又一批的航空工程人才源源不断地走出去,他们中的一大批人成为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1952年,交大服从国家大局,将航空工程系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航空工程系合并,在南京建立华东航空学院。

  现在,航空航天学院是交大培养航空航天专业人才的主体单位。学院通过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吸引大批优秀青年学子加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科研的行列。学院加深航空航天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的学习,把他们塑造成适应我国航空航天领域需求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为行业的发展构筑人才基础。学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按一级学科办学,涵盖了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信息与控制、人-机-环境工程等专业领域。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通过动力学与控制、空气动力学、材料与结构、热科学与推进及航空航天系统五大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航空航天发展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飞行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控制与运行以及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借鉴国际通行的航空航天高等教育模式,推行“注重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系统、着眼能力”的培养方针,与国际知名大学通用的教育模式接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掌握宽广专业知识的航空航天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从事航空、航天、民航等行业的研究、开发及组织管理工作,可在航空航天重大工程中发挥聪明才智。

  2008年9月,学院开办“大飞机特班”,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其目的在于从国内外大学和工业界吸引一批一流师资和高端人才,按照航空发达国家的培养模式设置教学体系,引进国外先进教材,进行有适航理念的高端设计、制造与适航人才“特班”培养,同时加强民机产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具体目标是采用“特班”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中国航空事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工程能力,在教学方式上体现“学中干、干中学”的务实精神,在知识结构中体现“适航理念”,在教学手段上掌握“现代设计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民用飞机工程设计能力,就业后能够成为较快适应第一线工作的民机气动总体、结构强度和航电综合总体设计人员。通过“特班”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两届毕业生75%以上进入航空航天领域重点单位。

  2011年9月,学院与密西根学院签订了《航空航天学院-密西根学院合作共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协议》。航空航天学院对密西根学院具有航空航天学科背景的教师实行校内双聘;成立学科共建指导委员会,聘请密西根学院教师参与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充分利用密西根学院的国际化优势,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成为人才高地。我们的目标是经过五年左右的共同努力,把我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成为教学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师资全球择优聘任、学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科研具有前沿特色、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国内具有独特影响力的强势学科。同时,借鉴密西根学院的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密西根大学等美国知名大学航空航天系所合作,在国内形成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

  学院还积极推进与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院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联合培养计划将在两校现有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下开展,通过完成这一培养计划,学生可以拿到双学位,即多伦多大学颁发的工程专业硕士(工程硕士)学位或者应用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以及交大颁发的航空宇航科学硕士学位或者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同时,学院还加强与美国佐治亚理工航空航天学院的合作与交流。

  学院聘请空天科技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研究员,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海外著名大学教授讲课、开设各类讲座,利用外部力量加强学院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工作。

  在国家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大环境下,在夯实做大空天科技“上海板块”的良好契机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交大空天人有着敢于超越、勇于登攀的拼搏精神,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履行新使命,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培养空天科技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方面勇挑重担,为祖国空天科技事业做出贡献。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交大空天人将不懈努力,为交大空天事业展翅飞天而奋斗。

  学者小传

  敬忠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导。1995年晋升教授,1997-199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在南伊利诺大学作访问教授。航空航天学院和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副主委、交大主委,市政协常委。

  曾任国家重大专项的专家组成员和秘书长,市科委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担任《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Chinese Optics Letter》、《信息与控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多次担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委员和分会主席。

  长期从事航空航天信息与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多项突出成果,并在国家有关重点项目和型号设计中应用;先后主持和承担国防科技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重大专项等20余项科研任务。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50多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论著被SCI、EI等国际权威索引刊物收录100余次。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国家和省部级荣誉奖9项,其中199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科技奖励基金”二等奖;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获中国航空工业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