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盟盟员、法学院教师蔺晓峰

 

4月18日一早,五位配药志愿者在小区门口更换防护服、全副武装后,将病历分类理好,开车前往社区卫生中心。

配药是比预想中更加耗时的过程,一期总共19本病历,三位队友流水作业,老刘挂号,然后拿病历给医生开药,开好后交由高女士付费,再传递病历卡给施先生去取药。每家人家的开药量较大,虽然有两位医生,但开药时间还是比预想的更久。

 

 

二期由我和徐先生、施先生又组成一个三人小组流水作业,有了前面的经验,挂号、开药、付费、取药,流程更加高效,总共花了两小时左右就将三十多位居民的药全部配好。

大白防护服透气性不太好,N95口罩在鼻梁上深深地压出了一道痕,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艰辛。也许今天的上海承担了众多压力和不为人知的委屈,但大家都是为了“动态清零”这一目标竭尽全力地努力奋斗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人生追求的崇高境界。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先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好好珍惜。我们只是众多小区志愿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缩影,更多的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幕后英雄,他们才是平安上海的守护者。

 

(二)九三学社上海交大委员会副主委、人文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季丹

 

2022年4月,上海因为疫情进入封控状态,九三学社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季丹心里一直牵挂着本社的老年社员。四月初,根据九三交大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季丹在九三交大社员微信群里发布信息,慰问老年社员,并告知老年社员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提出来,尤其物资上有困难可以由委员会协调帮助运送物资。

4月13日,九三交大退休老社员吴中南教授不幸去世,更加不幸的是吴老师夫人也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隔离。吴老师夫人年事已高,遇此变故,身体非常虚弱,家属很担心,辗转通过其他社员求助于季丹老师。季丹急人所急,当即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上所属街镇的领导,说明了相关情况,请领导在政策范围内解决当事人的困难。经过沟通协调,吴老师夫人当天晚上入住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免除隔离中转的劳累奔波,解除了家属心中的忧虑。

4月中旬,九三交大的另一对退休社员夫妇不幸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和他们一起转运的还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年人,这三位八九十岁的老年人都有较重基础病。经过申请,允许他们从方舱隔离点转到定点医院隔离。但是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交接问题,夜半三更三位老人无法顺利入住定点医院。老人紧急求助于九三交大委员会,季丹听说后,马上通过各个渠道联系医院,最后在九三社市委几位领导的帮助下,终于联系上定点医院。

季丹老师急人所急,排忧解难,在第一时间解决老年社员的困难,使社员们感受到九三交大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当大家对此交口称赞时,季丹却低调地说:“我没有做什么,只是尽力而已,希望每个人都能尽自己所能做一束光”。

 

 

 

 

(三)侨联成员、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教师吴晶晶

 

自3月初,上海爆发疫情以来,我校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的吴晶晶副教授也被封闭在自家小区。收到市委组织部动员在职党员“双报到”的倡议书后,他在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浦东新区高桥镇海高新村居委会报到。

药学科班出身的吴老师被委以重任,发挥专业特长,担任居委“配药小组”的小组长,同时兼任居委在职党员临时党支部的“兼职副书记”。受任以来,他与其他6位志愿者一道,常常拎着数十份医保卡,奔波于医院各个科室,为辖区内四个小区的居民解决配药需求。

 


 

排队预约、排队挂号、排队候诊、排队取药,然后又拎着沉甸甸的药包返回社区,再逐一分发。紧张的配药工作,使得他们有时候在医院一忙就是半天,连摘下面罩喝水都顾不上。但在他们看来,在当前艰难的疫情形势下,能为社区居民办点力所能及的事,就算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

 

 

(四)民族联成员、蒙古族教师王彦文

 

王彦文老师是招投标与政府采购办公室科员,交大民族联成员,蒙古族。居家隔离期间,接到学校党员向社区报到通知后,王老师第一时间完成线上报到,并主动与居委负责人联系,投入到社区抗疫志愿服务。

 

 

由于小区内一楼栋发现确诊病例,必须高级别隔离,王老师响应居委号召,以党员身份挺身而出。这个楼栋属于小区大型居民寓所,但因为被隔离的人数太多,能够充当志愿者的仅有4人,服务保障压力较大。

为了更高效地保障被封楼栋物资供应,让大家安心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暴露风险,作为双党员家庭,王彦文夫妻决定共同参与此次志愿服务。而考虑到家中尚有一名一年级小学生需要照看,夫妻商定轮值做志愿者,重型物资搬运由王老师完成,轻型物资发放则由妻子完成。

小区4月1日封闭至今,王彦文夫妻一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先后参加阳性楼栋抗原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搬运10余批次。

 

 

上图左二

 

王彦文老师在抗疫日记中这样写道:“疫情来势汹汹,可抵不过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战役的决心。通过参加此次抗疫志愿服务,我更加感悟到平安幸福生活的不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能践行初心、使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作为一个上海人,同饮一江水,共赴万重难,我愿意为所在社区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民族联成员、朝鲜族教师崔香梅

 

凯原法学院教师崔香梅,中共党员,朝鲜族,家住江川路街道满庭春雅苑小区。该小区3月14号起进入封闭状态,崔老师也从此开始了她教学、科研之余的志愿服务——社区抗疫。

 

 

崔老师负责的71号楼,楼高17层,每层住着5户人家。每日志愿服务内容包括:抗原试剂盒的分装、发放与回收,统计核对楼内居民自测结果,以及核酸检测的敲门通知。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每天逐层逐户发放、回收试剂盒,可不算是轻松的体力活,但统计数字却是她的强项,一户落不下,一人不会少。

随着封控时间延长,小区的志愿服务更加繁重,原有的志愿者队伍明显力量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崔老师发起倡议,吸收党外人士参与志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一倡议立刻得到大家的响应,很快就招募了12名非党员加入到队伍中。通过社区志愿工作,她深深地认识到,党员除了要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学会联系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工作,在携手抗疫中建立真挚的友谊。

 

 

崔香梅老师在抗疫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深入社区积极参与抗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传播正能量、给予彼此更多的温暖和信心,团结广大群众齐心协力共克疫情,我们一定能迎来解封的曙光。”